肤色多变 当心惹上癌症

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-12-05 11:34:24

抗体开发平台

  王女士的皮肤近来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,皮肤的颜色会不断快速地变化。面部皮肤先莫名其妙地变红,然后扩散蔓延至颈、肩、上臂、胸部,约数分钟后变为紫红色,继而转为苍白,而后又恢复正常。除去这种瞬息多变的肤色外,她无任何其他不适。虽然多次去医院诊治,医生告知可能与更年期综合征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。后又因右下腹反复隐痛去医院检查,医生用手触诊后发现有一个肿块,但X片检查、肠镜和CT检查,未发现异常。当时并没有将右下腹的疼痛与肤色多变联系起来,只是怀疑结肠肿瘤而予以手术探查。不料一剖腹,在阑尾部位发现有一肿块,病理诊断为类癌。

  类癌又称类癌瘤,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肿瘤,此种肿瘤能分泌5—羟色胺(血清素)、激肽素、组织胺等生物活性因子,引起血管运动障碍、胃肠症状、心脏和肺部病变等,这一组症状称为类癌综合征。除阑尾类癌外,大部分类癌发生于男性,90%以上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,主要见于阑尾和直肠,少数发生在肺、支气管、胆道、卵巢等。

  肤色多变是类癌的重要特征。类癌病人常有肤色瞬息变化的现象,多半由潮红转紫红再转为苍白,从数分钟到半小时不等。支气管类癌引起的潮红历时较久,可达数小时甚至数天。每周发作数次、数十次不等,一般随病情恶化而发作频繁。此外,情绪激动、吃含酪胺量高的食品、注射钙剂和儿茶酚胺类药物时也能促发症状。长期发作的病人,面、颈处见有毛细血管扩张,小静脉扩张,出现青紫色斑纹。肤色多变是类癌的早期表现,通过这一重要征兆,及时全面检查,对及早发现类癌有重大意义。

  类癌患者肤色多变是因为它能产生一种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,其中的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,而缓激肽则有显著的扩张血管作用,因而皮肤血管不断收缩或扩张,导致肤色改变。

  正常情况下,由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仅2%左右被用于5—羟色胺的合成。但在类癌病人中,60%的色氨酸可被瘤细胞摄取,造成血清素合成增加,烟酸合成减少。烟酸的不足可引起皮肤干燥、粗糙、脱屑等症状。

  类癌除上述的肤色改变这一重要特征外,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蛛丝马迹:肠蠕动亢进,可有明显的肠鸣音,大便次数增多或经常腹痛;发作性哮喘;心脏瓣膜病;关节僵硬疼痛;指间关节受侵蚀等。这些病态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,而且伴随着肤色改变,就更应高度警惕类癌的存在。

  类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恶性肿瘤,一般缺乏恶性肿瘤常有的消瘦、食欲减退、发热等症状,也不出现特异性的异常检验结果,故不易被发现。类癌综合征,尤其是肤色的瞬息多变是类癌的最为典型的表现,一旦有此现象,必须做全身检查,以阑尾、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。

  (实习:李素素)

发表
26906人 签到看排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