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粉[mǐ fěn]
以大米为原料磨成的条状、丝状米制品,包括不局限于小编在内的全体广西人最爱的食物之一(也许没有之一)。
广西人的一天是从米粉开始的,此话不假,因为广西人的早餐,就是一碗碗风味独特,香喷喷的米粉。
广西米粉品种繁多,桂林米粉、柳州螺蛳粉、南宁老友粉耳熟能详,各地特色米粉数不胜数,钦州猪脚粉、玉林牛巴粉、北海海鲜粉、宾阳酸粉、梧州炒河粉、生榨粉、生料粉、肠粉、鱼粉等等,据不完全统计,广西能叫出名字的米粉就有上百种之多。可以这么说,广西每座城市都有一碗属于自己的米粉,而米粉也往往被标志成每座城市的独特名片。
(此图只是广西各种米粉的少少一部分)
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米粉是如何起源的?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们餐桌的常客?至今尚无定论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米粉的起源与稻作文明息息相关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考古学家在右江河畔的隆安县大龙潭遗址,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石铲,这些石铲距今约四千多年,是稻作文明的标志性文物。经研究表明:广西是世界野生稻最早的驯化地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。
广西桂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林志捷是超级“米粉迷”,通过大量调查研究,他发现米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,还以漫画形式编写了《中华米粉编年史》。从东汉末年到唐宋的一千多年里,“米索”(组合字)、米缆、“米扁”(组合字)和米线都是米粉的别称。南宋文学家楼钥在他的《玫瑰集》第四卷中写道:江西谁将米作缆,卷送银丝光可鉴。
米粉这个名词,用以表述这种条索状大米再加工食品,最早进入典籍,见于明朝嘉靖九年(1530年)的《泰泉乡礼》,后来《泰泉乡礼》被收录进《四库全书》。书中第二卷这样写道:
孟月朔具果酒三行,饭食一会。余月则去酒果。或直设饭,或米粉面食亦可。
由此可见米粉在当时已经相当普及,作为乡村礼仪生活的必备食品,还被记录在了官方文件之中。
逢年过节,玉林市大塘镇的马兴通都会和家人一起做米粉,先推磨研粉,把米浆中的水份榨干,做成粉团。趁着火旺水热,马兴通把粉团填装进机器,挤压出手指粗的米粉,米粉在滚烫的热水里迅速固定成型。这种手指粗的米粉当地人叫大米粉。大米粉的烹制过程非常特别,首先要把鸡肉、猪肉炆入味,然后加水熬汤,汤浓味美的时候,再加进大米粉,这时要改用小火,把汤汁慢慢煨进大米粉里,马兴通明白,这活儿急不来,火太大,大米粉外烂里紧,不入味,只有耐心守候,才能煮好一锅里外都透着鲜味的传统大米粉。
与大米粉相比,细米粉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。细米粉的加工工艺与大米粉差不多,只是细米粉要求粘性更强,这样米粉才不容易断。为增加粉的粘性,要略微发酵,粉团经揉搓后,还要放在石舀锤打,才能压榨。米粉压榨出来煮熟后,要迅速捞到凉水中冷却,防止米粉粘连,最后再把米粉分卷成砣待用。
桂林
米粉
桂林米粉一直以细粉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,有据可查的历史长达480多年。梁志强十几岁跟师学习厨艺,如今已从业五十多年,是桂林老四样米粉的传承人。现在人们说的桂林米粉一般指卤味粉,卤味粉的灵魂是卤水,卤水的成败决定着一碗米粉的成败。
用动物骨头呈现鲜味,用香料呈现香味,两者结合才呈现卤水的纯香和味鲜。
卤水的制作复杂而讲究,选用八角、桂皮、草果、陈皮、茴香、罗汉果等二十多种中药材,经炒制后加到熬好的骨头汤里,再用小火熬,让汤面始终保持沸腾,但不猛,行话叫菊花眼,经过九个小时的交融,骨头的鲜味和各种药材的香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尽显卤水鲜香的特色。桂林米粉让多少桂林人乐此不彼,百吃不厌;让多少桂林游子魂牵梦绕,难以释怀。
祖籍桂林的中国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,把儿时对桂林米粉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揉进了他的小说《花桥荣记》中。
这是一个桂林米粉世家起落盛衰的故事,百般沧桑里道尽酸甜苦辣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在外漂泊多年的白先勇再次踏上桂林土地的时候,他多么希望能再次找回儿时的味道,与此同时,当时在桂林又益轩工作的梁志强接到了桂林市外事办公室的通知,希望由他接待白先勇。
梁志强回忆说:“我们把所用的食材、煤炉,蹬个人力三轮车拉到榕湖饭店。后来吃粉的时候,白先勇一口气吃了十四碗马肉米粉,非常感叹地说还是小时候的味道。”
在广西,米粉的形态变化多端,直接用米浆蒸煮成片状,加上不同菜肴,就成了风味各异的卷筒粉、肠粉;有别于条索状的圆粉,广西人还加工出切成条的片状米粉,称为切粉或扁粉。不同的粉配不同的料,广西米粉变幻出万千滋味。
每天早上五点半,刘达海就开始忙碌了,这个点儿他必需把昨晚准备好的猪脚熬上,因为再过一个多小时,客人就要品尝他的猪脚粉。刘达海和家人开了家猪脚粉店,店就在自己家里,亦店亦家。
猪脚粉采用的是扁粉,焯热后,加一勺猪脚原汤,再来一两块猪脚,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。仅仅一个多小时,粉店的生意就做完了。为了保持猪脚的原味,刘达海没有放其他香料,只在汤水里加了盐。
无招胜有招,刘达海仅凭盐巴,就征服了人们的味蕾。粉卖完了,可活儿没完,接下来该准备第二天的食材。刘达海大学毕业后,回家协助母亲打理粉店,每天的忙碌,没有阻止他继续自己的另一个梦想,这就是对音乐的爱好。最近,刘达海把自家的猪脚粉唱到了歌里。 他自己作曲、填词和演唱,这首《幸福的味道》,脍炙人口的旋律之中,透着米粉的醇香。
广西人常说,到哪个山头唱什么山歌,去哪个地方吃什么米粉。从欢度年节、款待宾朋的时令小吃,到如今遍布街头、名声远扬的地方美食,广西米粉貌似寻常,却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历史,也传承着乡愁的滋味。
多谢了,多谢四方众乡亲
我今没有好茶饭
只有米粉敬亲人
敬亲人
By 刘三姐
更多精(chi)彩(huo)内容,敬请关注6月2日(本周六)21:20播出的《广西故事——八桂粉飘香》。
广西卫视 每周六21:20播出
综艺频道 每周日21:55播出
新闻频道 每周五14:30播出
国际频道 每周日21:00播出
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同步播出并点播收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