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载战友情浓鹭岛
2018年的五月,凤凰花还在盛开,初夏的热浪刚溢满鹭岛,海洋三所迎来了四十年前在这里当过兵的人们。驾驶班、警卫班、通讯班、、组织、准备,这些四十年前在这里当过兵的人们终于要回来相聚了!不仅是他们自己非常开心期待着这次的厦门行,海洋三所的人们也非常期待这批曾经的老战友们回来相聚。就连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我,也非常期待他们的到来!
先生是当年海洋三所驾驶班的班长,他手下的一批小兵,来自北京、天津等地,年纪很小就当了小兵了,当时才十七、八岁。这些可爱的小兵们是我结婚后的第一批朋友,相处非常好。虽然仅有两年多的相处,却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。
十七八岁,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,可是他们却穿上军装,远离父母,来到了东南沿海的厦门。海洋三所当年属海军管,所以他们都是海军编制,穿的是海军的军装,挺帅的!
相册里的他们,永远英姿飒爽
很难想象,刚离开父母,来到南方的这批孩子,是如何适应军队的生活的?气候、饮食,一开始肯定不习惯,生活也不能自理,可是他们就这么顶过来了。
我1979年1月结婚住进海洋三所的时候,住的就是他们腾出来的一间营房,他们动手,帮我们在门口搭了间厨房,这就是我的婚房了。隔着一个篮球场,那头是他们的宿舍,楼下是车库,楼上是他们的宿舍。
他们宿舍楼下有一个小角落,那里有一个水龙头,那是我洗衣服的地方。我洗衣服洗被子,要拿个大盆到那里去洗,那时候,他们会帮我拧被子,会帮我提水。
他们经常要出车,有时候,出车回来晚了,食堂没饭了,我就让他们来家里吃饭。他们和我相处得就像家人一样,就像小弟弟,饿了来找我。还记得哪个调皮的小兵,饿了,拿着他们发的不锈钢碗,用筷子敲着就来了,不管我做什么饭菜,他们都吃得很开心。他们最爱吃厦门的炒米粉,因为北京没有,有时候,我就专门炒米粉给他们吃。记得当时老爸教我做芋泥,做的时候,香飘到他们宿舍,于是,一个个就跑来了。
这些不到二十岁的小兵,正是活泼调皮的年龄。严格的部队纪律也没有磨灭他们的天性。调皮的时候,也会捣蛋惹祸,可是,更多的时候,他们像家人一样亲。
当时我在位于中山路的人民剧场上班。每逢台风来临,要走到公共汽车站去坐车回家是很辛苦的。于是,他们开车到人民剧场接我下班。
儿子出生不久,我就得上班了。婆婆有时候要回老家,儿子没人带,他们就轮流带,出车时,也把儿子带上,所以,儿子不到一岁就坐过军用吉普车兜风了。他们抱着他玩,在不可以有“霏霏之音”的时候,这些小兵们就用偷偷买来的收音机,放着音乐,抱着儿子在宿舍里“跳舞”。
以前没有太多的文化生活,记得每到国庆的前一天,厦大必然举办联欢活动,于是他们就和我一起抱着儿子去玩,看热闹,做游戏。还有南普陀的什么日子的时候,我们也会抱着孩子去凑热闹,因为人太多,有几次,还走散了。
他们经常抱着我的儿子玩
离开厦门时候,大家有多么的不舍,我请他们到老妈家,老妈老妹一起动手,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,那天晚上,他们全部喝醉了,东倒西歪地躺了一地。
他们回去不到一个月,就是儿子的一岁生日,记得燕航从天津寄来一盒生日蛋糕。那蛋糕用浅绿色的塑料盒装着,上面是透明的盖子,里面,是糖花做的一个满漂亮的蛋糕。当然,一岁的儿子是不会吃生日蛋糕的,这漂亮的生日蛋糕最后还是我吃了。只是,能够从遥远的天津寄来而且摔不坏的生日蛋糕,一定是无比结实,它必须用刀砍,我一次也只能像敲糖花那样敲下来一点点,一个蛋糕吃了好久好久!
1981年,他们回去后,到北京相聚。几个人拍了一张合影寄给我留念。
虽然与他们相处只有两三年,但感觉就像是心里的朋友。老爸到北京出差,就拿着他们抱着儿子的照片去的,以此为凭相认。我出差,到北京,他们会来看我,与我相聚。如今,离开厦门38年的他们回来了!
2018年5月24日,第一批到厦的兵们来到了我为他们准备欢迎晚宴的厦门497院子。叶伟!燕航!张鸣!王宁!38年前的小兵如今出现在眼前,那种兴奋岂是言语所能表达?
好开心!他们离厦整整38年!
当年他们抱过的谢冬如今长得比他们高了
当年的驾驶班,我是他们的后勤
丰盛的海鲜宴,正宗的金门酒,豪爽的人们,,引得隔壁桌的人们爬到椅子上鼓掌。
厦门的五缘湾,如今是厦门的城市客厅。这里,曾经是一片滩涂,如今,建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帆船码头,游艇码头。这里举办过多次国际级的帆船大赛。当年的海军,也来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了。
与海浪博斗,其乐无穷
5月26日,。他们穿着海魂衫,排着整齐的队伍,走进了留下他们青春印记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。
昔日的战友们坐到了一起,交流,回顾,自我介绍……
敬礼!军人本色!
看看四十年前的老照片,多少回忆在心头!
中国人民海军军歌
军歌依然嘹亮
参观海洋三所
看!那是我住过的地方
三所的召唤,,一场相聚,两首军歌,四十年情谊
举杯吧!驾驶班的战友们!今天谁也不开车!
左起:张文建、叶伟、老班长、燕航、后排:张鸣
开怀畅饮吧!为了四十年的友情!
合影,留下难忘的记忆
照片提供:大家